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宁波掀起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潮,推动宁波建设成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大红鹰杯”首届大赛举办方案如下:
一、大赛目的
1.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引导和吸引优秀大学生在甬创业。
2. 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提升在甬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在甬创业发展,扶持高水平、高层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培育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转化。
3. 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对接。集聚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种资源,搭建大学生、高校与企业、社会交流对接平台,吸纳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和融资投入,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大赛主题
梦想青春,甬创未来
三、举办单位与组织机构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科技局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承办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协办单位: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宁波市国泰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宁波日报报网传媒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执行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
特别支持:宁波学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媒体支持:宁波电视台、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中国宁波网、宁波教科网
(二)组织机构
成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策划指导、计划安排、组织协调等工作。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宁波大红鹰学院),负责大赛具体事务和组织工作。
组委会构成:
主 任:沈剑光(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王晓勇(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建章(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平(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胡赤弟(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
孙惠敏(宁波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
成 员:林伟、陈伟军、严新乔、林贻泉、张永彤、沈云慈、何秋叶、高宝岩、卓祖未、王毅、张曦
秘书长:沈云慈
副秘书长:何秋叶、高宝岩、卓祖未、王毅、张曦
四、大赛时间
2016年3月-8月
五、参赛对象及参赛条件
(一)参赛对象
在甬高校在读大学生;在甬创业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1981年3月15日以后出生)。
(二)参赛条件
本次大赛分为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两个组别,参赛者只能选报其中一个组别,不得同时申报。
1. 创业项目团队组参赛条件:
(1)报名时尚未注册成立企业,拥有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项目)且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和市场发展空间,并有将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创业计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2)团队成员人数不少于3人,不超过10人;
(3)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任何单位和组织无产权纠纷。
2. 创业企业组参赛条件:
(1)由在甬高校在读大学生、全国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在宁波注册成立的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型(或商业模式创新型)小微企业;
(2)成立时间不超过三年(即在2013年3月15日以后注册),2015年销售额不超过2000万人民币;
(3)无知识产权、经营权及其它产权纠纷,无违法经营等不良记录。
3. 若在参赛过程中发现参赛项目知识产权不明晰或弄虚作假、被投诉,将暂停该参赛者参赛资格,由大赛组委会核实后根据事实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其参赛资格;若在赛后发现参赛项目知识产权不明晰或弄虚作假、被投诉,由大赛组委会核实后根据事实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其获奖资格及收回奖金。
六、大赛流程
大赛分为报名、网选、初赛、复赛、决赛五个阶段。
(一)报名(3月28日—5月31日)
参赛者可登陆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官网在线报名:[宁波教科网//www.nbedu.gov.cn/]
(二)网选(6月1日—6月20日)
大赛组委会组织评选专家,从报名项目中筛选出120个项目(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60个)进入初赛。
(三)初赛(6月21日—7月15日)
初评专家与120个项目进行远程视频面试,确定60个项目(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30个)进入复赛。
(四)复赛(8月1—8月5日)
大赛组委会对进入复赛的60个项目采用“7+5”模式(7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进行比赛,角逐30个项目(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15个)晋级决赛。参加陈述与答辩环节的参赛人员必须为该项目的核心成员,且人数为3—4人。
(五)决赛(8月26—8月31日)
决赛采取“5+5”模式,即对进入决赛的30个项目给予每个项目5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参加陈述与答辩环节的参赛人员必须为该项目的核心成员,且人数为3—4人。
七、奖项设置 与奖励
(一)奖项设置
特等奖2名(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1名);
一等奖4名(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2名);
二等奖8名(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4名);
三等奖16名(创业项目团队组和创业企业组各8名);
优秀组织奖5个(奖励对象为在甬高校和在甬创业园区)。
(二)奖励额度
特等奖奖金5万元,一等奖奖金3万元,二等奖奖金2万元,三等奖奖金1万元,优秀组织奖奖金2万元。
八、支持与服务
(一)创业资金支持
对进入复赛的创业企业组和创业项目团队组(依托参赛项目于6个月内在宁波注册成立企业后),大赛组委会将为其搭建资本对接平台,如引入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宁波大红鹰国泰安创业投资基金等公益性投资基金以及大赛合作投资基金(宁波以琳投资基金、宁波市香柏木创业投资基金等)和创业投资机构优先给予投资支持,同时由大赛组委会优先推荐给金融机构、专业投资人和社会投资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和投资支持。
(二)创业场地支持
对进入复赛的创业企业组和创业项目团队组,可根据创业孵化需要,在宁波国家高新区众创空间、盛世方舟超级孵化器(宁波文化广场)、宁波春华科创中心、象山信息技术创客空间等为其提供创业办公场地,并给予减免1-3年房租。
(三)其它支持与服务
本次大赛将邀请专业的创业投资机构全程参与,通过搭建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平台,完善的后续跟踪服务和优惠政策的配套跟进,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支持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在甬创业,具体支持与服务包括:
1. 创业培训班和特训营。宁波大红鹰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优先为进入初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开设创业培训班,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大赛组委会为进入复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组建创业特训营,组织参赛选手到知名创业公司考察学习,并与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创业、创新、投资、管理等问题,增强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2. 创业孵化服务。大赛组委会将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为进入决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导师、项目申报、商业计划书梳理、商业资源导入、运营指导、企业诊断等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服务。
3. 创业资本对接服务。大赛组委会为进入复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组织专场资本相亲会,同时重点向国内外专业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推介进入决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努力促成创业投资的成功介入。
4. 扶持政策对接服务。大赛组委会为进入决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在享受政府直接财政资助、配套资金投入、贷款贴息、担保、税费减免等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方面,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对接、政策落实等贴心服务。
5. 宣传推广支持。大赛将邀请电视台参与决赛直播(或录播);组委会将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帮助获奖项目进行宣传、策划、包装,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刊物,对创业企业、创业项目团队进行宣传报道,对优秀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团队进行故事性营销包装等。
6. 后期活动支持。大赛组委会根据各主办单位的相关政策和宁波市现行的创业政策、众创空间优惠政策等开展大赛后期相关活动。
注:以团队为单位将《“大红鹰杯”首届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汇总表》(以"大红鹰杯宁波市创业大赛+学院"命名)于2016年6月7日20:00以前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学院内咨询电话项双晓671562,葛老师554648。
大赛组委会
二〇一六年三月